编者按:本文刊载于2022年11月10日《经济日报》第5版。作者张再杰,系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文章认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消费帮扶是加强城乡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进一步深化消费帮扶,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是重要前提,优化生产组织能力是关键一招,提振市场主体力量是有力保障,升级城乡配送体系是扎实支撑。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明确要求。消费帮扶是加强城乡协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其一头连着农村地区的“钱袋子”,一头连着社会各界的“菜篮子”,是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有着较强生命力。
从消费内容角度看,将消费帮扶范围扩展至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可以使群众增收多元化。这些产品涵盖实物产品,也不乏服务产品、体验产品,如餐饮、休闲、观光、娱乐等产品以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从消费手段角度看,不断完善贫困地区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可以加快农产品市场化。比如,通过布局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配送中心等,有助于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
从消费机制角度看,整合消费资源力量,可以实现农产品销售市场机制立体化。各级政府及企事业单位通过采取产销对接、定向采购等方式“以买代帮”,壮大参与消费扶贫的“朋友圈”,组织推广“消费扶贫月”“消费扶贫+菜篮子”等活动,推动形成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消费扶贫格局。
进一步深化消费帮扶,需多措并举,从产品、生产、市场等方面精耕细作、稳妥发力。
提升产品供给质量是重要前提。要加快实施脱贫地区农产品提质工程,开展科技下乡活动,加强东西部科技合作和人才联合培养,组织科研院校等机构开展对脱贫地区农业产业的技术帮扶。大力培育农业精深加工企业,加强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脱贫群众获益比。同时,统一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和加工包装标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优化生产组织能力是关键一招。应提高脱贫地区农业发展组织化程度,鼓励东部地区农业龙头企业到西部地区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地方龙头企业和致富带头人,巩固“龙头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赋能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健全各主体利益联结机制,多种方式促进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提振市场主体力量是有力保障。要加快建立集现货交易、电子交易、公共信息、现代仓储、冷链物流、大数据分析等服务功能于一体、覆盖全国各市县、以脱贫地区特色产品为主的交易平台,采用校农结合、产销对接等有效形式,畅通生产、流通、销售全供应链环节,引导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产品。
升级城乡配送体系是扎实支撑。应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农产品配送中心、乡镇运输服务站、农村物流配送点,提高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加大物流减税降费力度,打通电商农产品上行“最初一公里”,针对较难发展规模化农业生产的脱贫地区,着力提高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积极探索“干线物流+农村班线+村村通”等货运模式。
(作者系贵州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