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欢迎您访问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工作  >  智库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整版刊发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系列理论文章

        日期:2021-12-3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字号:【     浏览量:

         

        a01.png

        编者按:2021年12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第11版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题,整版刊发了贵州财经大学、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专家撰写的多篇理论文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贵州财经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积极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切实服务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委省政府相关重大决策部署,以贵州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积极践行“大地论文工程”,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行了系列探索。



        持续发挥制度优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刘雷 张洪昌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首先,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经济贡献榜榜首,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使占世界人口1/5的人民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其次,中国提前10年完成了联合国拟定的减贫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解决,且脱贫标准整体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绝对贫困线。最后,中国减贫实践为人类共同战贫提供了有益经验。中国成功的减贫探索与实践,尤其是减贫治理的政府作为,为国际社会提供了脱贫攻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顺利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着优势。因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发挥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坚持党建引领的政治优势,加强统筹协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加快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凝聚全党力量,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健全党建引领机制,突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发挥党员干部和优秀分子的辐射带动作用,坚定不移地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三是加强社会动员,继续发挥党委、政府的牵头作用,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积极性,上下齐动员、齐参与、齐发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乡村振兴大格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优势,激发内生动力。要始终围绕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坚持把困难群众作为乡村振兴的主体、目的和尺度,不断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一是始终尊重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农民的主体意识和获得感。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农民的主体创造创新意识,增强农民的创新创业能力。二是强化农民职业技能提升,坚持在扶志和扶智上做文章,大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经营型新型农民。统筹教育资源分布,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稳定和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三是持续加强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推进乡村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扶贫产业向特色产业转变,推进特色优势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绿色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标准和效益。

          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组织优势,合力攻坚克难。积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优先保证和聚焦重点区域和行业领域,确保人、财、物资源在最短时间内的集结和资源配置迅速高效。一是加强部门联合协同,发挥各自优势,汇聚社会力量,众志成城,团结协作,聚力攻关,合力完成乡村振兴这一项综合性和协同性的系统工程。二是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在东西部协作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和市场互补。优化协作帮扶方式,完善城乡产业互动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积极引导人口返乡入乡,到乡村就业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主体力量。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务工劳动力回流,创造条件鼓励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返乡就业创业。

          坚持释放改革红利的政策优势,不断精准施策。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在促脱贫、保民生、谋振兴的道路上,不断开展试点探索,持续释放政策红利。一是通过改革实践和政策调适,不断降低各种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健全返贫风险监测机制和优化防返贫帮扶机制,加强对相对贫困群体的政策保障。强化政策兜底,深化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环保等政策供给。完善金融支农政策,推广点状供地政策,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三是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有序衔接,加强精准施策。深化“放管服”改革,合理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效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深化利益联结机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本文系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委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调研课题(072)、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科协专项及调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农业现代化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



        深化粤黔产业合作

        白明

          贵州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省份。贵州能够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东部地区对口帮扶的巨大贡献。自1996年以来,广东等东部省份始终把帮扶贵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贵州携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合格答卷。党中央根据形势任务变化,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新调整新一轮东西部结对帮扶关系,决定广东继续帮扶贵州。在当前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下,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贵州应以此为契机,以深化粤黔产业合作为抓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新征程上续写高质量发展精彩篇章。

          以产业合作促进新一轮协作取得新突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和前提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提升粤黔两省协作质量和水平,要着力深化产业协作,不断增强贵州内生发展动力。贵州和广东资源互补优势明显,产业合作空间广阔。过去多年的帮扶富有成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需要继续完善协作方式,实现新的突破。一是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需要培育一大批具有自生能力的市场主体。着眼未来,应在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手段构建产业帮扶长效机制。二是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内外形势和环境剧烈变动的条件下,需要在对口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进一步密切沿海与内地经济联系,把全球价值链与国内价值链连接起来,实现内外链良性循环。三是借力对口帮扶促进贵州新型工业化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仅需要着眼农业和农村发展,更重要的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贵州应积极对接广东等发达地区,参与由发达地区主导的产业链、价值链,借船出海、借梯登高。

          立足实际选择合作领域。贵州重点以“广东企业+贵州资源”“广东市场+贵州产品”“广东总部+贵州基地”“广东研发+贵州制造”为产业合作主要模式,具体产业可以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贵州具备资源禀赋基础或已形成一定优势的产业,强化与广东产业链对接,促进转型升级、攀升价值链。另一方面,立足本地及周边市场,结合双方实际需要,以市场集聚产业,承接产业转移。一是从贵州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来看,生态特色食品、现代化工、基础材料、新型建材、先进装备制造和大数据电子信息、健康医药以及文化旅游和康养等产业,应是双方对接的重点。二是从市场潜力来看,贵州作为一个户籍人口超过4500万、常住人口超过3800万、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快速提升、旅游业持续“井喷”的省份,本地和周边市场是宝贵资源。可以选择本地市场需求量大、广东有向内陆转移或者拓展产业链需要、又适合贵州发展的产业,强化两地合作。对照贵州近年来从省外大量调入的产品门类,结合贵州所具备的基础,可以在以下领域与广东加强合作: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服务,纺织品,造纸印刷和文教体育用品,通用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纺织服装鞋帽皮革羽绒及其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仪器仪表,木材加工品和家具,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等。

          强化产业合作平台载体。包括“1+8”开放创新平台在内的开发区(国家级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特色工业园区等)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粤黔产业合作的主战场。两地已合作共建了广东(贵州)产业园、毕节·广州产业园等产业园区,还将合作共建一批产业园区。双方应以合作共建产业园区为主要平台载体,积极培育互利合作的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构建极具活力的特色优势产业体系。

          贵州与广东有多年的对口帮扶基础,产业合作空间广阔。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深化产业合作既有必要,也有可能。

          (本文系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重大专项课题(21GZZB0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杨杨 杨昭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脱贫攻坚成果来之不易,对于贵州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地貌复杂的省份,尤为如此。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在农村,短板在农业。要巩固拓展好脱贫攻坚成果,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期间,贵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需进一步补足短板,扎实推进相关工作。

          尊重农业农村特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结合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情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农业产业。一是充分尊重小农户的主体地位。贵州缺乏普遍的农业连片经营条件,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将是贵州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贵州针对农业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安排,在适度规模化的基础上,应充分尊重小农户的主体地位,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二是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种植业结构,做大做强茶叶、食用菌、蔬菜等特色产业;优化林业结构,大力发展果树、花卉苗木、中药材等特色林业和林药、林菌、林蜂等林下经济;推动生态畜牧业发展,培育地方畜禽优良品种,突出畜牧业产品特色优势。三是加速产业融合发展。围绕贵州五大山地特色产业,在“一县一业”的基础上,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经营体系,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传统农业与加工零售、旅游文艺、健康养生等产业的深度融合。

          优化组织形式,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近年来,贵州的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但仍需进一步发展。一是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对合作社的指导监督力度,推进合作社规范化设立和运行;支持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发展要求的合作社,清理“僵尸社”“空壳社”,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发挥合作社带头人的作用,鼓励合作社创新和联合,拓宽合作社贷款融资渠道,强化合作社的“造血”功能。二是完善政府公益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山区公共基础设施、生产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整治和维护力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生产和经营的基础性技术指导;以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为核心,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涉农信息服务,加快推进信息进村进户。三是强化涉农企业经营性农业服务体系。加大财政、金融以及产业政策支持,继续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业经营服务模式。针对各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农户+合作社+超市”“公司+科研机构+农户”等多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利益联结模式。

          加强人才建设,突破农业农村人力资本瓶颈。贵州要实现农业农村发展的“弯道超车”,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一是鼓励农民返乡创业和就近就业。通过贷款贴息、直接补贴、以奖代补、专业培训等方式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培育一批有能力、有情怀、有实干精神的职业农民。推动各地新型城镇化和工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为青壮年农民提供就近就地工作的机会。二是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立足本土,依托贵州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龙头企业,加大对农业技术以及管理专业人才的对口培养;放眼全国,加大宣传,强化并落实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为高端人才搭建优质发展平台,吸引一批留得住、用得好的乡村振兴专业人才。三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培养素质过硬的农业农村建设后备军;完善农村基本养老和医疗服务体系,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切实缩小城乡生活差距,提高农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本文系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新形势下贵州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性测度及机制创新研究”(21GZZB30)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深化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肖小虹 周正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十四五”开局之年,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贵州“四新”工作的重要指示,围绕“一二三四”工作纲领中“四化”同步的农业现代化目标,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村产业革命进入深水区,持续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助力以农业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强化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一是推进标准有效对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各种标准之间无缝衔接和信息的有效对接;大力宣传《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标准体系》,营造贵州农产品优质安全的良好形象;将农业标准化纳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的培训体系。二是突出组织引领带动,引导规范标准执行。积极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集中高效开展面向小农户的标准化宣传培训;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制定相应生产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规范生产过程;鼓励生产主体在农产品中标注产品执行标准。三是加强标准执行监督,构建科学反馈体系。以各级政府部门为主导,联合专业第三方检测检验机构共同开展工作;加强农产品相关标准的执行力度,发挥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积极采用大数据技术推动农产品标准化反馈体系的构建。

          着力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体系建设。一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完善农业区域布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做大做强12个重点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以500亩以上坝区为主阵地,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及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的科学布局。二是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建设现代示范园区。强化农业实用技术服务的开发和应用,主推小型化、多功能、组合式山地农业机械的研发和应用;推进大数据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三是深化农村产业革命,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健全流通基础设施,培育壮大流通主体;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快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一批热爱农业、扎根农村的职业农民,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四是提高干部业务水平,完备要素保障体系。坚持问题导向,转变工作作风,促进领导干部成为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行家里手;着力推动农业补助和配套资金、设施、人才方面要素保障“再加强”。

          推进农产品品牌化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品牌管理机制,加快培育品牌意识。建立健全代表贵州地理标志的绿色有机品牌管理机制,加大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力度,完善农产品品牌的法律保护制度;打造和推广一批具备优势的贵州农产品品牌,加大经营主体品牌意识培育和农产品质量保障力度。二是完善产品认证机制,创建标志引领品牌。建立和完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认证机制;加大全省名牌产品、气候品质认证等评定的工作力度,不断依照“贵州标准”使全省“三品一标”的认证数量实现突破式增加。三是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发挥电商平台品牌塑造优势,依托各区域文化、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网红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推动更多“黔货”出山。

          抓好农产品产销对接体系建设。一是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促进产销精准对接。加快融入“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步伐,组织开展对接会、展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网上对接等各类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培育网络产销对接平台,有效缓解产销对接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二是构建产销稳衔机制,推动创新合作模式。农产品主产区主管部门应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组织流通主体到农产品主产区联系采购,稳定供货渠道和货源,保障市场供应;推动农产品流通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农业、产销一体、股权合作等模式实现全面、深入、精准对接。三是意识引领责任到位,推动政策落地实施。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全力推动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要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推动落实农产品流通有关税收、用地用水用电用气、运输绿色通道、车辆进城便利等优惠政策。

          (本文系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课题(21GZZB26)、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教育创新计划项目(YJSCXJH(2020)1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科技创新巩固脱贫成果

        余宜珂 郭靖 梁冬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历史性地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告别了绝对贫困。站在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其关键之一在于,通过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利用科技力量因地制宜做强产业,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应进一步发挥科技在脱贫中的作用,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接续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大力促进实验室与贫困地区对接。为产业注入科技元素,为产品提质增效,为产业赋能,是科技扶贫的根本意义所在。以贵州为例,“十三五”期间,贵州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通过科技赋能刺梨、食用菌等产业,提升了产业效率和附加值,有效助力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然而,嫁接实验室与贫困地区产业并非易事。一是高校科研院所所在地往往远离贫困地区。二是贫困地区自身没有财力委托院校相关团队。三是找到一个有经济效益并能通过科技赋能迅速占领市场的产业绝非易事。大力促进实验室与贫困地区对接,需进一步从顶层设计上做文章。一是应大力发挥贫困地区各级地方政府、农科院的作用,精细化发掘适宜某一地区或片区的产业,并主动对接国际国内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提升产业做大做强的可能。二是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各级政府应进一步提高相关经费中用于研发的经费比重,并将科技项目委托给有实力的高校科研院所。三是进一步引入具有研发能力的企业参与到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开发中。四是可以将科技扶贫纳入各级重点实验室的申报或评估中,并赋予适当的考评权重。

          优化科技人才下沉帮扶机制。科技人才下沉帮扶,是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支点所在。比如,贵州财经大学农村电商团队通过举办培训班、驻点帮扶等形式为台江县培训学员6600余名,带动贫困户450余人增收。不过,在科技人才下乡的过程中,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部分技术人才不愿下沉,派出技术人才专业不对口,下沉人才缺乏团队支撑,“单兵作战”情况突出等问题客观存在。站在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优化科技人才下沉帮扶机制势在必行。一是大力培育人才服务基层的热土。一方面要从精神物质上加以激励和保障;另一方面应加强对下沉人员家庭的关心支持;此外在涉及各类晋升、评奖的时候,应加大对服务基层人员的倾斜力度。二是选派人才应做到因地制宜,尽量与当地特色产业、潜力产业等相匹配。三是注重“团队作战”,可考虑在基层设立领军专家工作站,由相关领军专家整合资源调拨专家和研究生团队进行技术帮扶。

          提高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科技含金量。持续推进新型农业市场主体建设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路径之一。比如,贵州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农业模式,农产品的销路持续扩大,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然而,实践发现,除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的全国性或区域性龙头企业外,本地培育的龙头企业技术水平往往不足以带动地区产业发展,采用传统的企业对接高校的模式则面临企业资金不足、高校科研院所资源稀缺等问题。进一步为贫困地区龙头企业科技赋能,应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为企业科技赋能方面,贵州培育刺梨产业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启示性。贵州依托重点大学打造了公益性的研发平台——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刺梨产业研究院。产业链上十多家企业通过与研究院联合申报科技厅项目的形式,解决生产实际中的研发问题。相比企业直接委托高校,其成本极大降低,同时科技人员资源得到了更充分的利用。此外,研究院整合所在高校大数据等方面的资源,为企业营销赋予了科技力量。

          (本文系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哲社重大课题(20GZZB23)、贵州绿色发展战略高端智库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绿色发展战略研究院;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农业科学院365cam浏览器下载APP_365视频直播_office365个人邮箱现代农业发展研究所;贵州财经大学大数据应用与经济学院(贵阳大数据金融学院))



        (一审:贺雷;二审:李志伟;三审:王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