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上海讯(记者 查建国 陈炼)11月11日,上海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在上海社科会堂举行。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出席会议并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报告。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主持会议并总结发言,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出席会议。来自上海市社科界部分学科领域和上海市社联所属学会专家学者、社科工作者代表参加会议。
上海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
徐炯表示,学习、研究、宣传、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上海社科界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委宣传部的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以系统深入读原着、学原文、悟原理、知原义为基本路径,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精神上来。要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和社科工作者,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专题学习研讨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上海社科界落地生根、见行见效。要确定一批重大研究选题,组织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一批专题性理论研究和宣传文章,形成浓厚的理论研究交流氛围。要立足已有专业优势,发挥传统优势学科作用,深入挖掘党的二十大精神蕴含的原创观点、理论亮点、思想热点,形成有逻辑性的理论分析和思考;着力围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炼新概念、新观点和新判断。要准确把握广大受众的实际需求,以载体创新促进宣传推广,组织专家学者与读者受众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要抓住有利契机,善于把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术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出席会议并做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报告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王为松认为,上海市社联要在市委、市委宣传部领导下,按照上海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在“上海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暨宣讲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要求,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研究、阐释工作。上海市社联要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上海社科工作的新成效;深入开展研究阐释,不断推出一批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专题新的学习成果;深入开展广泛的宣传和普及,运用多种手段、平台和技术条件,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实效显着的社科普及系列活动,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创新理论在联系实际推动工作当中体现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
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为松主持会议并总结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主题,立足各自学科背景,分别作交流发言。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联系实际中升华学术价值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以“窑洞对”的民主思想及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的关系为题发言。陈锡喜认为,第一个答案“窑洞对”,对回答“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时代课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实践上对“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具有重要价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发展“窑洞对”中的民主思想,回答已全面执政7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时代课题。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锡喜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认为,中国不仅仅是人口众多的国家,更是一个超级规模的经济体。发展到现阶段,劳动力成本优势丧失,教育、科技、人才等尚不能够在短时期内提供足够的中国全球竞争优势。如果用好超大规模优势,就可以把该优势转化为生产规模经济的成本优势、研发的优势、高素质劳动力的优势,以此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经济前景,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干春晖教授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力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阐释,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阐释,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理论阐释,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对人类现代化理论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孙力认为,党的二十大确立了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心任务,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纪元,深刻地改变人类现代化的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置于首位,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为人民共享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见解,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传承和弘扬。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孙力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不断推出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系列学术成果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认为,和平与发展是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根本追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二是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大国协调,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搞阵营对抗;三是始终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四是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践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文明观,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研究员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以“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为题作交流发言。他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这是实现对西方先污染后治理的现代化道路的全面超越,不断推进环境治理的制度优势转化成治理效能,而创造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新奇迹,最终将坚定中国生态环境治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体从“美丽中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视角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内涵进行阐发。包存宽认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序社会的现代治理体系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私有化、市场机制和自由主义,是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包存宽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瞿骏提出了历史主动与中国式现代化的三重新境:一是中国共产党主动立足世界发展大势,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走出了中华文明新道路。二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呈现出塑造世界格局的新气象。三是以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双赢层面实现对世界发展的旧模式的第一重超越,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层面对世界发展的旧模式实现第二重超越,这是一个党、一个国家和其人民,超越世界发展之旧模式,主动演进和谐文明的中国宣言。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瞿骏作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