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文化金融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研讨会暨《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会议由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深圳文化产权交易所主办,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金融研究所、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承办,北京文创板发展有限公司协办,旨在在新发展阶段推动文化金融研究和实践,更好服务文化强国建设。
与会嘉宾合影。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深圳广电集团副总编辑于德江、中国银行业协会总监艾亚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恽薇、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副院长黄隽等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作主题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这为进一步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金融提出了新的课题,业界需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积极贯彻国家战略,以文化金融创新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北京立言金融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文化金融蓝皮书主编金巍主持会议并发布了文化金融蓝皮书《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
金巍介绍,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十四五”规划及数字文化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部门通过包括文化金融在内的文化经济政策为文化产业复苏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文化金融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文化金融相关政策措施支持下,文化金融及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总体上呈现反弹趋势。
书影。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胡子轩/摄
作为文化金融市场的主要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银行信贷、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等整体上向好,但文化产业债券有较大幅度下降。2021年,银行业积极作为,切实纾解了文化企业面临的困难。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对30家银行进行调研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30家银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6,499.23亿元,与2020年基本持平。报告重点观察了电影金融、艺术品金融和数字文化产业投融资,介绍了北京、深圳、南京、宁波、成都五个城市的发展模式和特色。
报告指出,发展高质量文化金融,需要结合数字文化经济发展趋势,推动数字文化金融相关专门政策,探索数字文化金融创新试点;进一步推动版权金融发展,寻求突破;进一步推动文化金融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以及自贸区金融协同发展;发挥文化金融助力公共文化和服务产业潜能,积极参与共同富裕国家战略实施。
据悉,文化金融蓝皮书研究团队常年跟踪研究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自2017年以来已经连续六年编辑出版文化金融蓝皮书报告,已经成为我国文化金融发展研究的重要阵地。